赵匡胤年轻不得志时,曾瞒着父亲赵弘殷离家出走。至信阳因受冷遇,愤然离去。经老僧指点,决意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商丘帝喾祠抽签问卜,其结果有“天子命”,赵匡胤大喜。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七月,赵匡胤果然当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而发迹于宋。显德七年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做了开国皇帝。因他曾抽签问卜于宋州,有“天子命”,又在宋州发迹,故定国号为“宋”。 赵匡胤登基后,念念不忘在帝喾祠抽签间卜之事。因此,开宝六年(973年)下诏重修了帝喾陵祠。宋真宗认为赵氏之所以得天下,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所以,于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升应天府为南京,居陪都地位。所以又称南京为南都。 南京城南临睢水,西牵京师,襟喉关陕,东藏江准,是舟车涌会的北宋重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赵氏王朝的发祥地。南京城内外除西汉至唐千年来所留下的众多名胜古迹外,还新建了不少宏伟壮观和小巧玲珑的建筑。城北有鸿庆宫,俗称北宫。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以圣祖殿改为鸿庆宫,奉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像,侍于圣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故址在今城西南隅)。南京城内有归德殿,又名正殿,为南都行宫。南都城上还有照碧堂。元祐六年(1091年)九月,南都留守曾肇以节约所积,将原堂“始新而大之”,建成了一座横7间、深5丈、高可树旗,巍巍壮观的照碧堂。此堂坐北朝南,临南湖而建,故名照碧。登堂眺望,水清如镜,百舸争流,荷花飘香,鹭舞鹤鸣,五光十色,尽收眼底。城内有妙峰亭、观光亭和望云亭,还有朝云、暮雨、暖风、残月、玉烛、金缕、光华、燕喜、嘶马、落帆、芳草、柳枝各具特色的12新亭。“妙峰亭”为苏东坡所题榜。 城南5里有南湖和睢水。晏殊曾放驯鹭于湖中,夏文襄曾自青社携二雁置南湖。南湖紧临睢水,东西有二桥,舟车交会,四方商贾云集。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百工优伶,载歌载舞,通宵达且。睢水两岸成为河市,并有“河市乐”助兴,热闹非凡。城内凡有大宴,必召河市乐人,可见河市之繁华。 南京城内的“应天书院”居于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北宋兴学乃始于此,仅北来年间就出了7名状元,1名探花。相继登科的进士更多。正因为“应天书院”和南都繁华闹市的巨大影响,所以南京宋城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无数学子和文人骚客才不远千里而至,并在商丘留下了千古佳话。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 10:51 , Processed in 0.0842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