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王后李太后墓,在商丘永城市北的芒山。 西汉梁孝王的正妻李氏,在梁王宫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不仅因是梁孝王爱妻,统治梁国王府后宫,“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而且她在梁孝王死后,被封为“李太后”,掌管着梁国的统治大权,即使与食官长及郎中尹霸私通,淫乱横行,被皇帝发觉,皇帝派使臣追查,也被她拒之门外,不了了之。后来告发者孙媳梁平王之妻任王后死时,她也拒不发丧,孙辈梁平王也无可奈何。甚至任王后想得到梁王府内祖传价值百金的铜樽(青铜礼器),李太后也绝不让她瞧看一眼。这就是《史记》中司马迁对她事迹的评价。李太后又比梁孝王晚死了20余年。梁孝王死后,李太后又继续统治着梁国,所以,李太后的陵墓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石崖陵墓,并不奇怪。 李太后的陵墓,位居梁孝王墓北200米,有东西两个墓道,南边还有一个通道向南延伸80余米,但还没有和他的丈夫梁孝王墓接通。看来,她是想在阴间也和梁孝王长相厮守,但不知何故,最 终也未相通连。 李太后陵墓东西全长210余米,南北长100余米,高4米多总面积1600平方米,总容积3600立方米,即东边的墓道从山东出来,西边的墓道从山的西侧出来,已将整个山东西穿通。其内又开凿了38个室。墓内两个甬道,第一节甬道直达前室。前室已被开凿人用文字标明是“东宫”;第二个甬道,直抵“西宫”,甬道的南北两旁各开凿6个耳室,形制奇特,大抵酷似现代的套间,其内放置了大批的车马和兵器。东宫象征着墓主人生前办公的地方,周围开凿7个耳室,可能都是放置的“办公用品”。“西宫”象征着墓主人的生活区,“西宫”的四周开凿7个耳室,放置李太后生前的生活用具,如青铜礼器、容器、装饰品、金钱等日常用品,每一件都是极其珍贵华丽的。“西宫”四周及顶部的墙壁上都涂满朱砂。朱砂就是朱红色的漆,是汉代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梁孝王生前坐车与皇帝同辇,衣食住行游乐等一切都能享受皇帝的级别,李太后身为梁孝王正妻,自然也不甘示弱了。 李太后墓内埋葬了多少珍宝,因多次遭到盗掘,现已无人知晓了,但墓内的南侧有一个冰凌室,是以前所没有发现过的。该室向东下十余级台阶拐弯越门,才能进入冰凌室的室底,冰凌的造型是 四周用巨大的雕刻精细的石板扣合,其内贮藏夏天吃的冰块之类的食品,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冰柜”吧! “后宫”的中间是“厅堂”,底部现在是一个“石坑”,是为了使室顶山内渗出的水流入其内,以保持室内的干燥,顶部表面棚架木板,以在其上举行各种“宴饮”活动。室的北壁东边是她的棺椁放置的地方。为什么梁孝王和李太后的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呢?地下宫殿是仿照当时地上宫殿建筑而建,很可能这是西汉梁国当时后寝的布局。“后寝”的北边再向北便是通向“更衣”的室和“厕所间”的两个室,“更衣”和“方便”的设施都非常齐全,这两个室位置都比较偏僻,看来2000年前的古代帝王和王后“更衣”、“方便”也都是挺讲究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甬道的南北两侧,出土了形制很大、数量很多的陶器,每件都高4~50厘米,直径20余厘米,这是放置粮食的器物,其内还有大量的粮食灰粒,她仍在幻想着阴间还要和生前一样吃喝人间的食品。 由于这座墓这么多的重要发现,又在全国的考古中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学术问题,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2000年前没有起吊机械设备,没有炸药等开山技术装备,全凭人力靠一钎一镐的开凿,挖出3600多立方米的空间范围,而且同是在山体内,仅仅通过东西两个甬道出入,大大限制了作业人数,所以,要开凿如此规模的石崖陵墓,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也难怪,古代帝王是绝不会等到死后才筑墓的,而是在他登基或其以前就选择和建造自己的陵墓了,一直到他死时。据推算,李太后比梁孝王晚死20余年,约在公元前118年前后,因此,李太后之墓比梁孝王墓大许多倍,它也至少建造了20余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660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