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斩蛇碑在永城市芒砀山群围绕的一块平地中间。原先立有明代隆庆五年(1571)的石碑一通,碑上有六角六棱的琉璃瓦碑亭,因原碑风雨剥蚀,文字已弥漫不清,难以识认。1983年由永城县政府拨款,将原碑转移保存,在旧址上利用原来的龟座重立新碑。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一司机驾车途经此处,往碑上一照,碑正面显示一人身站像,酷似刘邦挥刀斩蛇之形。很快,消息传遍百里,前往一睹为快者不绝于路。其实,碑上的阴影是由于刻碑的石匠将石碑面刻得凸凹不平,在涂上黑漆之后,凸面被灯光一照发明亮些,凹面显得黑一些所致。只是因为人们的想像和传说,加之和刘邦联系在一起,就神奇多了。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有这样一段故事:秦朝末年,芒砀山一带是通向京都咸阳的必经之路。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往来于芒砀山,刘邦更是早年“隐居于芒砀山泽之间”。秦始皇东巡时,途经芒砀山,发现“东南有天子气,日后必有白帝出”。公元前209年,刘邦以亭长之职带领徒工去骊山为秦始皇筑墓,途经芒砀山,因遇雨失期,人已跑了多半。晚上,刘邦喝得酩酊大醉,忽有人禀报,“前有大蛇挡道,请回”。刘邦借着酒劲,拔剑斩蛇,大蛇断为两段。刘邦继续前行,不远处一妪哭说:“大蛇系白帝之子,今被赤帝斩之”,随即变成一缕青烟而去。刘邦后来果然造反成功,建立汉朝,当上皇帝。 《史记》等正史都是记载的刘邦拔剑斩蛇,而明代的碑额处却写为“断蛇”之处,一斩一断,虽意思相近,却含义不同,是文人笔下之误,或有别的用意,也无法考证。相传,斩蛇碑前每年都长出一片红茖芭草,说是刘邦斩蛇后草被蛇血染红所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771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