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台,坐落在商丘古城东南里许城郭内,是纪念孔子的名园胜地。 春秋时,孔子率弟子由曹国(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来到祖居地宋国,在宋国首都睢阳城东北角大檀树下与弟子演习礼仪。宋国大司马桓魋闻讯后,不由想起孔子谴责他的往事:多年前,桓魅将棺椁进行了一次大改革,由原来的木椁改为了石椁,孔子对此大发议论,曾骂他大逆不道。为此,桓魅很恼火,一直怀恨在心,欲擒杀孔子。今天,正好送上门来。于是桓派人先砍掉大檀树而欲杀孔子。孔子看势头不妙,便穿上平民服装,化装而逃,并对弟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意思是说:“天赋子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能把我怎么样?”于是离开宋国去陈国。 西汉初年,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被封为梁王时,在孔子习礼处盖起了楼台亭阁,常与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等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后人认为这里既是孔子习礼处,又是司马相如等文人的游览胜地,颇有文雅之风,于是建文雅台。 文雅台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40米。四周筑有围墙,墙外沟渠环绕,内植芦苇,环境清幽,风景宜人。进入大门,青砖铺路,两旁遍植桃李花卉。前有过厅,分为南北两进院。后院北屋正殿3间,中间神龛内置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木牌位。两旁置有孔子弟子原宪、司马耕以及汉代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晋代谢灵运、谢惠连,唐代李白,宋代苏东坡等人的木牌位。正殿东侧北屋3间,正中嵌有“十全老人”石刻像,环壁嵌有历代碑刻石条40余通。此乃光绪年间归德知府文悌所为。文悌来商,目睹士子多不习碑帖,涂鸦墨猪,贻笑于人。于是便筹巨资,派人前往西安、曲阜两处碑林,挑选镌碑名手,翻刻名碑数十种,用毡条包裹,雇驮骡运至商丘。将文雅台旧房拆除,建新房两进院,数十间,将碑刻石条分别嵌于正殿东侧3间北屋之内。名碑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欧阳询的《九成宫》,苏东坡的《寒食诗》、《春帖子》,黄庭坚的《松风阁》,赵孟额的小楷《闲邪公家传》,邓石如的小篆、隶书各4幅。另有名碑十余种。石刻像中的十全老人,峨冠博带,手持竹杖,悠闲自得。所谓“十全老人”,乃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自我吹嘘武功为古今一人,故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号。 北屋门前是著名的伐檀池。池圆形,青砖砌成,深约1.7米,周长约33米。池内植莲,夏日荷花盛开,清香袭人。池南有座两层六角凉亭,内悬匾额,名曰“习礼亭”,为光绪年间归德知府文悌所书。亭中有唐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孔子肖像石碑一通。文雅台经文悌重修后,经常有人携带墨汁、矾纸结伴前往捶拓,对商丘的书法艺术推动很大,并出现了不少书法家。民国10年前后,文雅台曾改为救济院,院内花木逐渐荒芜,游人渐少。日伪沦陷时期,碑刻遭到严重破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635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