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城北7公里,有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这便是被称为“全人类永恒的导师、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的祖籍处和他的还乡祠。 孔子本是鲁国昌平乡陬邑(今曲阜)人,其父叔梁纥因和颜氏野合而生孔子,这一直是孔子讳莫如深的,但他的祖先却原是宋国的名门望族,是微子启的后裔。到了宋殇公时期(前711),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为宋国的大司马,可是就因为他的妻子长得很漂亮,却引来大祸。一次,孔父嘉的妻子出门,在路上遇见宋国的太宰华督,华督想占为己有,但没有理由,于是就在宋殇公面前诽谤说:“殇公即位十年,而十一战,民苦不堪,皆孔父嘉为之,我且杀孔父嘉以宁民。”孔父嘉就被华氏所杀,其子木金父就逃跑到了鲁国,定居下来,以后木金父生皋,皋又生防叔,防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生孔子。 孔子3岁那年即丧父,与寡母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极为贫困。所以,从小历经磨难的他便发奋读书,同情下层民众和弱者,强调推广“仁者爱人”。后来,孔子当了司寇,因推行新政,杀了少正卯,受到鲁国的驱逐。在55岁那年,离别鲁国,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生活。这一次,他从鲁适宋,一方面为了编写《论语》实地考察股礼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还乡祭祖。他曾对弟子说过这样的名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大意是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一部分,但都不能说完整,就连夏朝的后代杞国也遗存不多了;殷礼,我也能说出一些,但要得到完全的掌握,也必须到殷人的后裔宋国去考察,都是因为文献记载不够的缘故。于是,孔子多次来到他的祖籍地,但他在求见宋景公时,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却遭到了宋景公的冷遇。而且,因为看到宋司马桓魅为自己用3年时间造石椁,在诸侯国中率先实行厚葬,孔子说出“不如速朽”,险些遭杀身之祸。他在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时,被宋司马拔出树根,刨掉大树,孔子只好化装又逃向他国。面对宋国君臣这一系列的无礼行为,他深感自己如“丧家之犬”。 生在乱世中的孔子,面对坎坷的一生,能够培育出有名的七十二贤人,正可以说明孔子的伟大之处。有考证说孔子一生到夏邑还乡祭祖至少四次。汉代以后随着“独尊儒术”的兴起,孔子又被后世的帝王奉为“万世师表”,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孔庙,惟夏邑还乡祠因和孔子的这段因缘,其规模更大、建筑更加雄伟,直到近代还占地50亩,有围墙、四门,近南门处一影壁墙,院中一坛,前后有两个大殿,内设孔子像及七十二贤像和孔子的先祖、历代儒学名臣的牌位等。东西两侧有厢房,院内有历代的碑刻及过厅等,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完全按照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按照古代皇帝的定制,只有孔庙可以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因此,来到孔子还乡祠,如同走进宫殿,肃静威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638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