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能够实现从奴隶到宰相,从厨师到汤药的发明家的,亘古只有一人,这就是伊尹。伊尹墓地坐落在商丘的虞城县谷熟镇南3公里的郁郁葱葱的柏林中。 伊尹,在古文献中记载他的事迹很多,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为阿衡(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尚书》、《墨子·尚贤》、《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史记》和近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等都有他的传记,他名伊,官名尹,一说为挚。夏朝末年的时候,生于空桑,因居于伊水之旁,起名曰伊。曾是有莘氏的家奴,富有谋略,处事干练。商代的第一个国王汤带领他的氏族在豫东一带活动时,商汤与有莘氏联姻,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妻,伊便作为有莘氏的陪嫁之臣,到了王宫内,被汤任为司厨小臣。他苦心钻研烹饪技术,做的菜香甜可口,深得汤王赏识。他还经常给商汤讲些治国之道,帮助商汤灭掉周围的弱小国家,逐步扩展势力范围。商汤也是贤君,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伊就被任命为尹,辅助国政,替汤出谋划策,最后协助汤挥师西进,先灭掉近邻葛(今宁陵境),定都商丘谷熟附近,称毫都。然后在鸣条(今山西安邑)与夏桀进行一场生死决战,灭掉了夏国,使商从过去给夏国纳贡称臣的附庸一举成为统治中原的大国,成为最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商汤死后,他又相继辅立商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辅助他们精心治理国家。仲壬死后,辅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但太甲继位后却一味沉酒于歌舞酒色,不理政事,还破坏祖宗留下的规矩。伊尹在屡次苦口婆心却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就在商汤的陵墓旁建造宫舍,将太甲送往此处,让他深刻反省,醒悟自己以往的错误,伊尹自摄国政。三年后,太甲翻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伊尹就亲自拿着君王的冠冕服饰迎接他回都,重新为王,他自己仍作宰相。对这一贤举,商国“民大悦”,称其贤明。太甲死后,太甲的儿子沃丁继位,他又以年迈的身躯继续辅佐沃丁,所以《帝王世纪》说他一生辅佐五代帝王,直到他一百多岁后才寿终正寝。去世时,天降大雾三日。沃丁为了报答他尽忠扶持商王室的丰功伟绩,也为了感激他的大恩大德,将他以天子之礼葬,葬在今虞城谷熟附近,以后他被后代尊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 伊尹在位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先前他曾长期管厨,发明了用陶器煎服中药,疗效显著,能医治多种疾病,而且他还总结出许多药物原理,这在当时的条件下,疾病一直威胁着大多数人的生命,也直接威胁着国家的盛衰存亡,医药的发明的确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因此,人们便将他尊为汤药的鼻祖。 伊尹墓在今虞城县营廓镇魏固堆村,墓冢仍高3米,周长46米,墓前有一块醒目的石碑,上刻“伊尹墓”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墓前原还有祭殿、拜殿、卷棚、钟楼、配房、大门、围墙和花戏楼等建筑群,多已在“文革”中遭受破坏,但现已逐步恢复。而墓周围的183棵柏树,成了豫东罕见的柏树林。因初栽时既不成行,也不成垄,而且又东倒西歪,数来十分困难。又有多种民间趣闻传说:唐代贤相、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徵,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死前因崇拜伊尹之贤,便遗命葬于此地附近。当时程咬金正在黄河岸边驻守,听到魏徵逝世的噩耗,连夜赶来,要在魏徵墓前植柏以示纪念。他怕柏树无土不活,就令3000军士每人用自己的帽子盛土,哪知,因天黑记错了位置,将柏树全栽到了伊尹墓上,又因士兵慌忙草率,所栽的树都横不成行,竖不成趟,究竟栽了多少谁也数不清,程咬金第二天命士兵每人扶一株柏树,连数几遍也无结果,只好作罢,后来这些树就成了参天柏林。这也就是当地的歇后语“魏固堆的柏树——数不清”的来历。 伊尹墓的西南角还有一棵鸟柏,高大茂密,其枝条形似鸟形,能引百鸟集聚,鸟语花香。相传,一南方商人偷偷锯下一块板想运往家乡,当地人闻讯,急忙追赶至长江北岸,商人无奈只好将柏木抛至江中,立时江面飞起一群鸟。当地人又捞回板木固定在原处,并很快愈合,至今仍可找到这片痕迹。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734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