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颉,又作仓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据《世本•作篇》记载:“黄帝使苍颉作机书”《淮南子•本经训》记载:“苍颉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说文>序》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音杭,鸟兽经过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汉学堂丛书》辑《春秋纬•元命苞》云:“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据《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 壹也。”这里是说,仓颉只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据《归德府志》记载:“苍颉墓,在虞城县西十里。”即今虞城西北18公里处古王集乡的堌堆坡村西,苍颉小学处。墓祠占地约4000平方米,墓高3米,周长45米。墓前原有苍颉祠,始建于汉代,唐代扩建,殿内有苍颉塑像,后废。现存苍颉祠,有大殿3间,名日“苍颉殿”,为清康熙四年(1665)虞城知县程本节所建。祠院呈“凸”字形,大殿中间立柱有一楹联:“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殿前有康熙四十一年(1702)所立石碑一通,阴刻“古仓颉墓”四字。殿前有古柏两株,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使古墓更加庄严而肃穆。
据碑文记载:“墓周生丛菊,清香可充茗。”故人们称此菊为“茶菊”。茶菊花小色黄,清香扑鼻,沁人肺腑,有明目醒神之功能。令人遗憾的是,如此珍贵的茶菊几近绝迹,而仅剩数株。 据考古工作者1978年和1984年两次勘探,发现有汉代陶片,并探出方格纹、篮纹、绳纹、附加堆纹、磨光等陶片及灰土、蚌壳等,确定为龙山文化遗址。苍颉墓就坐落在这一文化遗址上。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
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822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