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明惠帝朱允发归宿考

2025-1-14 12:19| 发布者: zhangxinhe| 查看: 1| 评论: 0

摘要: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共有26子。长子朱标在被立为太子25年后突然病死。朱标有5子,长子朱英早亡,次子朱允便成了明王朝第二个皇帝,即惠帝。朱允炆对诸叔父的势力过大深感不安,决心削藩夺权。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不 ...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共有26子。长子朱标在被立为太子25年后突然病死。朱标有5子,长子朱英早亡,次子朱允便成了明王朝第二个皇帝,即惠帝。

朱允炆对诸叔父的势力过大深感不安,决心削藩夺权。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不服,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攻占金陵。皇宫失火,皇后自焚。然而,惠帝归宿何处,便成了明史一大疑案。

笔者经过多年采访和翻阅史料,终于找到了答案。据《柘城县志》记载:“大仵位于城东北10公里,东临太平沟,西靠商、周公路。••••明惠帝朱允炆逃难定居于此,拆朱字埋头为件字,称“仵家村’。后逢集市,更名仵家集。至清末仵姓繁衍,杂姓迁至,商客云集,市容甚繁,故称‘大仵集’。”《河南省柘城县地名志》记载:“大仵在县城东北10公里,商(丘)周( )公路南侧,太平支沟东岸。仵氏为明惠帝朱允之宗室,永乐三年(1405年)为避难隐居于此,改朱为仵,始称仵家村。后逢集市,称仵家集。地处归德府(今商丘县)至陈州(今准阳县)交通要冲,清末商贾云集,为一方大集镇,易今名。•••村落椭圆形。

地势中间高,四周稍低,呈龟背形。”又云:“朱允炆的亲族朱某及异姓(焦、余、孟、黄、王、李等)结义兄弟十三人,••••为了逃避杀身之祸,大家共同商定,从此隐姓埋名,将朱字埋头为“余”,下边的“人’字移至左侧,改姓“件’,子孙后代,永不入朝为官。”

据朱允炆后人仵富贵等先生说:惠帝逃出皇官后,曾商议逃往何处?众说纷纭,最后还是惠帝作主逃往朱氏发祥地——河南归德州(今商丘)。惠帝认为朱姓源于朱襄氏也好,源于宋氏也好,总之,都在归德州。即使死,也要死到祖居地。于是便乔装打扮,逃往归德州。到了归德州柘城县东十里朱襄陵,惠帝首先拜谒了朱襄陵,并在陵前植皂角树一棵,如今该树胸围已达2.5米。惠帝拜谒朱襄陵后,在东北数里处,突然发现一块呈龟背形的高地,东、西两侧临河,东、南两侧临路,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惠帝大喜道:“真乃风水宝地也!”于是便决定在此定居。

据仵先生说,惠帝在逃亡中,为掩人耳目,带人很少,除一名朱氏亲属外,其他12人均为待从。他们患难与共,精诚团结,于是13人便结拜了兄弟。为避难决定将“朱”姓改为“仵”姓,并立誓子孙后代不准入朝做官,并将东边的明河改名“太平河”(今太平沟),西边的小河改名“永安河”(今永安沟)。希望能够平安无事,再无杀身之祸。村庄建成后,命名为“仵家村”。后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遂称“仵家集”。

仵富贵先生说:“光绪初年,祖父从柘城大仵迁往商丘古城。

据母亲说,家中原珍藏有朱元璋一枚铜印。因家父过世,下落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何不铸金印?似乎令人费解,但查过《明史》便知,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本来皇帝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应用金饰,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用金不多”。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节俭,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他在遗诏中对自己的丧葬还特别强调“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可见件先生所说原有一枚朱元璋铜印的真实性。

件先生还告诉我,因遵先祖遗愿,仵氏家族明清两代无一人

做官,直至清末,其祖父才是一名秀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南商丘网 ( 豫ICP备14014030号-7|豫公网安备4114030200001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4 12:19 , Processed in 0.0848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