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初步建立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建成1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一批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场地、起降点。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超过20个。全省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8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0万小时;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打造2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 豫政办〔2024〕3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7月5日 (本文有删减) (2024—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扩大低空消费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航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资源和高端生产要素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谋划、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撑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良性发展。 2.需求引领、创新驱动。顺应低空经济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加强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重点突破、协同高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优势领域发展质量,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无人机整机制造、特色城市场景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协同,协调推动国家通航示范区、试验基地区域间产业协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4.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完成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初步建立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建成1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一批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场地、起降点;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超过20个,全省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8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0万小时;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打造2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 到2027年,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个,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200万小时。低空经济标杆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容升级。 二、培育壮大低空消费市场 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丰富、枢纽体系完备、快递业务规模巨大等多重优势,推动低空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低空消费、公共服务、低空物流和短途运输规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多元化特色消费应用场景。 (一)鼓励发展“低空+”消费。强化机制模式创新,推动低空飞行与旅游、运动、摄影、娱乐、表演等消费活动相融合,培育形成低空消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 1.“低空+”文旅消费。依托太行山水生态资源、丹江库区水生态资源、河洛历史文脉资源、嵩山自然人文资源、淮河文化资源,“老家河南”、黄河文化、大别山文化等文化名片,打造“一心一带四区”低空旅游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沿黄低空旅游、航空水上运动等“低空+旅游”业态。支持低空文化园区、低空飞行营地等建设和航空主题研学发展。在度假区、景区、航空飞行营地等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热气球、动力伞等飞行体验点,开通区间低空飞行体验航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全域全季低空旅游。(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负责) 2.“低空+”运动消费。加快航空飞行营地、航空运动俱乐部和飞行训练基地建设,积极举办各类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加快发展跳伞、航模、无人机、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模拟飞行运动等航空运动,引导培育大众航空运动消费。支持郑州、安阳打造知名航空运动消费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省体育局,安阳、郑州市政府负责) 3.“低空+”教育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精准育才,做优做强飞行员培训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各具特色的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开展航空模拟、私人飞行驾照、无人机操控、航空法律法规等培训业务。举办航模比赛、飞行模拟赛、无人机操控及竞速等赛事活动。开发实景化、沉浸式科普研学特色产品,做大全省“低空+”科普研学规模。(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体育局、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4.“低空+”会展。支持举办特色突出的航空嘉年华、航空博览会、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低空商业应用场景展示展览等活动,持续办好郑州航空博览会、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航空节事活动,提升航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负责) (二)扩大公共服务与生产应用。进一步拓展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航空器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各地、各相关部门梳理整合各领域低空飞行服务需求,滚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低空场景指导目录清单。 1.航空应急救援。在重点林区、灾害易发区等区域规划建设直升机和无人机应急救援临时起降点。开辟紧急情况下低空飞行审批“绿色”通道。推动大中型航空应急能力基本覆盖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中等级别以上区域和地震、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单灾种高风险区域,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通用航空企业等信息共享与联动救援机制,初步构建大小结合、高低协同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省应急管理厅、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2.农林植保。加快植保无人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在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拓展无人机精准作业面积,开展无人机智慧服务,建设“无人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探索和完善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技术,扩大航空森林巡护规模和覆盖范围,增加巡护频次。(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中豫航空集团,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 3.航空医疗救护。完善航空医疗救护地面保障设施,畅通航空医疗救护空中通道,加强航空医疗救护专业培训,制定航空医疗救护标准规范。谋划建立航空医疗救护直升机转运机队。(省卫生健康委、民航河南监管局、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4.自然资源领域应用。加大无人机航拍、机载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在我省大比例尺测绘、实景三维河南等新型基础测绘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能力。推广“生态环境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省自然资源厅、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5.市政管理。统筹发挥无人机监测执法等作用,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探索应用无人机自动巡查技术,构建城市低空智能遥感监测网。(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 6.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电力巡线、水利巡查、港口巡检、公路巡检、文物巡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生态治理、警务活动、交通疏导、气象探测、人工影响天气、土地执法、空中通信等领域,加大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工服务力度。(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文物局、气象局、中豫航空集团等,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 (三)鼓励城市低空物流发展。加快推进无人机在快递、即时配送等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支持郑州、安阳等地率先开展无人机物流试点,支持通航企业和无人机企业与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开展合作,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郑州、安阳市政府,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四)大力发展城际短途运输航线。依托现有通用机场体系,探索发展公务飞行、商务飞行等短途客运飞行服务,开发低空特色场景。以郑州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域、城际、区域等低空客货运航线,建立省内和省际空中交通体系,发展空中通勤、城际飞行等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推动全省通用机场连接道路提质升级,确保通用机场便捷接入高速公路、快速路,打通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在机场、铁路枢纽、核心商务区、景点等探索开展低空飞行联程接驳应用,拓展旅客联程接驳、货物多式联运等创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发展eVTOL等新型低空航空器短途商业运输模式。(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负责) 三、加快低空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郑州、安阳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安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作用,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聚焦整机制造和关键配件生产,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低空产业研发制造水平。 (一)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支持发展无人机、地效翼船、轻型运动飞机等自主研发产品,做好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打通航材供应渠道,壮大飞机维修业务规模,招引一批研发制造、专精特新企业,建强通航制造体系。建强省级专业无人机检验检测平台和中试基地,加快无人机产业补链强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鼓励依托通用机场,结合产业发展特点、资源禀赋条件,建设若干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支持苏信对口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低空经济领域产业分工,引育链上企业。(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 (二)提升研发制造水平。支持开展无人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和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针对公共服务应用开展研究,开发无人机产品,提升数据处理智能化程度。开展eVTOL等各类飞行器整机及航电系统研发制造和适航认证。支持高性能轻合金等航空航天新材料制造企业以及生物航油等新型航空燃料研发企业发展壮大,完善配套产业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各省辖市政府及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
GMT+8, 2024-12-21 10:27 , Processed in 0.0707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